中国消费者报南昌讯(曾庆武 记者朱海)近日,元商江西省赣州市市场监管局蓉江新区分局成功调解了一起儿童拿家长手机消费引发的品误消费纠纷。
4月25日,点支调解消费者林女士向赣州市蓉江新区市监分局投诉称,付元其13岁的市场儿子于3月29日偷拿其手机,在其居住小区附近商店购买了7元的监管零食。但在支付时,部门孩子误操作多点击了两个零,助力实际支付了700元。全额林女士无意中通过查账发现后,元商与商家进行了协商,品误但只退回来300元。点支调解林女士遂拨打12315投诉,付元要求商家退回剩余的市场393元。
因涉及未成年人消费的监管问题,接诉后,蓉江新区市监分局立即派员赴现场进行核实。商家承认林女士儿子当日确实上门购买了一些零食类物品,而店内监控又因容量有限,只能存储5日内的监控画面,因此只知道林女士儿子支付了700元,但具体买了什么不记得了。商家表示,事发后,林女士上门协商,自己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退回了300元,但不认可也不同意退回另外的393元。
执法人员当即指出,林女士儿子年仅13岁,系未成年人,购物时又身着校服,在其店内一次性购买几百元的零食物品,不符合常理。作为商家,对消费者所购物品无任何印象于理不通。如商家不能出示林女士儿子购买超过7元的商品证据,就应该承担全额退款责任。针对商家不理解的态度,执法人员还着重对其进行了《民法典》讲法释理,要求商家诚信经营,尊重消费者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最终,在执法人员的耐心细致调解下,商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场退还了林女士393元。
赣州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家长,本案中,未成年人偷用父母手机微信账号进行消费,商家有过错,家长也没有尽到管教责任,而未成年人在消费过程中不仔细核对消费金额,随意点击支付,造成了较大的消费风险。作为家长,应该反思平时有无疏于对未成年人的消费教育,以及对支付宝、微信、网银账户及支付密码的保管是否到位,在尊重未成年人隐私、适度自主权的前提下,教会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防范消费风险。
责任编辑:李佳榕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
中国消费者报深圳讯记者黄劼)7月11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当地2024年端午节期间消费投诉情况,其中电商、旅游、演唱会门票等消费投诉较为突出。据介绍,今年端午节假期的3天时间里,深圳市消委会315 ...
近日,凤阳县殷涧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乐享科学 逐梦未来”科学实验活动,志愿者陪孩子们做科普小游戏,丰富了孩子们暑期的精神文化生活。 活动中,小朋友们跟着志愿者一起积极探索,认真学习科学知识。 ...
金秋助学传暖意,精准帮扶助梦行。为切实缓解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上学困难,传递“娘家人”的深切关怀,今年7月以来,铁建重工各级工会积极开展2025年度“金秋助学”活动,共计为67名困难职工家庭学子送去了助学 ...
实现稻米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数据链;生物科技赋能突破DNA指纹鉴定、分子育种关键技术;种稻米也“种”风景,“文旅+”新业态风生水起……立足做强主导产业,五常市推动大米产业与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及“文旅+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不仅能惠及更多消费者,还能撬动消费、激发市场活力。为了解消费者以旧换新的消费意愿及遇到的阻碍,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开展了全省消费品以旧换新消费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