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种一粒子,压茬秋收万担粮。抢种区夏夏种质量直接关系秋粮收成。田畴近日记者探访我省粮食主产区,生绿深入田间地头,粮食看夏种“新农景”。主产种线
“机插不仅便宜,见闻效率更是压茬人工的30倍至60倍”
——机插秧受青睐,夏种按下“加速键”
眼下,抢种区夏合肥、田畴六安、生绿滁州等地,粮食农民都在忙着水稻插秧。主产种线
在滁州市南谯区,见闻这里的压茬大福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在为当地种粮大户提供机插秧服务,4台高速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随着齿轮转动,光秃秃的水田上,不一会儿就竖起一排排碧绿的秧苗。
“现在的技术真是太先进了,以前人工半个月都干不完的活,插秧机两天就完成了!”种粮大户史达余表示,机插秧不仅效率高,而且秧苗密度大、产量高,亩产量能有1300斤至1400斤。
大福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曹伟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共有30多台机械,其中插秧机就有6台,不仅在合作社流转的2000多亩地上使用,还服务周边农户,“今年已服务30多个农户,其中6个是种粮大户。”
对比“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工插秧方式,机插秧让耕作效率极大提升。曹伟说,目前请人栽插水稻的费用一天200多元,每人每天最多只能栽插1.2亩,“机插不仅便宜,效率更是人工的30倍至60倍。”
机插秧还有个优点,就是秧田占地很少。“按照全区水稻栽培最多的杂交水稻计算,育一亩人工栽插的秧苗,只能供10多亩大田用。而育一亩机插秧苗,可以栽插大田100亩以上。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秧田,用于种植小麦、油菜,每亩可增加收入400元。”南谯区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副主任曹强说。
曹强算了一笔账:南谯区常年种植水稻面积36万亩,如果都采用机械化插秧,每亩可增产50公斤,相当于每年可增产稻谷1800万公斤,按照稻谷价格每公斤2.4元计算,农民可以增加收入4300多万元。
不过随着机插秧快速推广,一些制约因素也显现出来。“农民购买插秧机投入较大,资金回收慢,现在的插秧机械还难以适应丘陵山区作业。”曹强建议,要把增加插秧机保有量作为农机化推进工程的重点,广泛宣传购买插秧机的优惠政策,以农机合作社为抓手,组建农机跨区作业及机插秧应急服务队。
今年以来,我省共新增水稻插秧机7231台,其中高速插秧机2072台,新增抛秧机62台。全省现有水稻插秧机6.02万台,其中高性能插秧机1.35万台。今年我省力争水稻机插秧率达到55%,2024年后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2027年达到75%。
“力争‘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
——实施提单产行动,推广复合种植模式
我省是玉米主产区,也是大豆主产区。为实现玉米和大豆产量同步提升,我省实施大豆、玉米单产提升行动,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6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梳妆村,这里的玉米已长到半人多高,叶片翠绿,植株健壮。“这是5月初种的春玉米,预计9月份能收获。”农田的负责人杨雷告诉记者,这是颍州区玉米提单产行动的示范田,一共种植了8个品种,进行对比试验。
记者看到,农田里一条条黑色管道贴着地面,沿玉米苗排列方向伸展开来。“这是水肥一体化的滴灌管道,水肥可以滴向作物根系,同步完成灌溉与施肥,不仅节约肥水,而且效果更好。”颍州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马斐表示,今年全区设立40多个示范点,全部实施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分段调控技术。
“通过实施提单产行动,玉米亩产可以提高200公斤左右。”马斐说,奥秘就是推广新的种植技术模式,比如适当增加密度,提高播种质量,并且改变施肥方式,“改‘一炮轰’为分层施肥、水肥一体化、缓释施肥,做到与玉米的需肥规律相对吻合。”
中午时分,记者又来到颍州区三塔镇。一处刚收完的麦田里,农户李克印顶着烈日忙碌着,播种机驶过,玉米种子被播撒在田地里,只留下一排排笔直的播种痕迹。“预计5天后就出苗了。夏至前后就可以在玉米行间种大豆,按4行玉米、6行大豆安排。”李克印说。
记者了解到,这是李克印第二年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去年第一次用这个模式,没经验,田地没管理好,加上天气干旱,收成不是特别理想。”李克印说,今年总结了经验,玉米种植密度更高,还添置了新设备,有信心将玉米亩产提升到800斤至900斤。
马斐表示,今年颍州区总结去年经验,不仅调整了种植策略,加强种植管理,还给予农户每亩300元的补贴,激发农户积极性,并推动全区管好复合种植,“力争‘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
今年夏种,我省将综合用好项目资金、科技资源、专家团队等多方力量,确保高质量完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110万亩。同时,持续推进单产提升行动,到2025年全省玉米平均单产超400公斤,比2022年亩均提高40公斤以上;全省大豆平均单产120公斤,比2022年亩均提高20公斤左右。
“一共种了9个品种玉米,做对比试验”
——推广更多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品种
种子,是丰产丰收的基础。
在阜阳市颍州区马寨乡朱大庄村的一块田地里,玉米刚播下不久,记者看到,农户们正在田间安装滴灌设备。“一共种了9个品种玉米,做对比试验。”马斐向记者解释,目的是看哪些玉米品种好,适合本地种植,为下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记者注意到,在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夏玉米提单产技术意见中,强调要“根据区域气候特点,选择耐高温、抗南方锈病、抗茎腐病、抗穗腐病、耐密植、抗倒伏的品种”。
良种对生产的支撑作用,在夏粮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今年午收中,阜阳市颍泉区中市街道中北社区4.4亩小麦平均单产达到898.20公斤,为今年全省小麦最高单产。此外,在阜阳市颍上县陈桥镇一处麦田,实收单产达705.18公斤,创我省稻茬麦单产历史新纪录。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高产纪录均由我省自主选育的品种创造。
据南谯区多位种粮大户反映,近年来随着水稻良种的推广,不仅产量提高,稳产高产,而且稻米品质稳步提升,销路和效益越来越好。
“近年来,南谯区农技推广部门每年都要征集20个以上3年内审定的水稻品种,进行集中展示,并且筛选3个以上新品种进行种植示范,组织种粮大户和区镇农技人员现场观摩,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水稻品种优质化率不断提升。”南谯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司义党介绍,预计夏种中,南谯区35万亩水稻98%以上使用的是部颁二级及以上优质品种,为秋粮增产提质打下扎实基础。
据省农业农村厅统计,去年我省展示示范品种842个,其中水稻128个、玉米113个、大豆56个、小麦91个、其他经济作物品种454个。经过多年展示示范,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8%。
采访中记者发现,当前玉米品种比较分散,没有购种补贴,农户在购买玉米品种时随意性较高。随着玉米种植规模扩大,今年玉米品种选择成为各地农业部门关注的重点之一,各地玉米品种试验规模也有所扩大。“目前我省玉米存在单产水平低、籽粒品质不优的问题,必须加快选育高产稳产、多抗广适、适宜机械化、耐密等优良玉米品种。”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记者 史力 许昊杰)
9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信息表示,根据工作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冰雪装备行业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对委员进行调整。为进一步听取各方意见,现将委员调整信息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5年9月9日—2025年1 ...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刘静 王硕记者董芳忠)近日,北京市丰台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启动仪式在中关村科技区丰台园举行,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质量发展处处长刘新华,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理委员会副 ...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11月20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发布2则缺陷产品召回信息。自11月20日至2024年2月20日期间,福州弘晟联创电器有限公司、诚豪厦门)模具塑胶有限公司将分别召部分回好奇小 ...
那时的我们或许刚走出象牙塔怀揣憧憬却手足无措或许正面临工作中的瓶颈在迷茫中寻找一个突破口或许已独当一面却依然怀念师傅那句醍醐灌顶的提点这位职场“第一导师”或许没站在传统的讲台上但他/她的那一课却深深地 ...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过个安心、快乐的春节,福建省市场监管部门系统充分发挥市场监管“工具箱”作用,扎实有序推进春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稳价保质工作,进一步规范春节旅游市场价格行为 ...
中国消费者报广州讯陈晓莹 记者李青山)近期,广东按照《国务院食安办等五部门联合部署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的统一部署,针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展开全面排查整治。为了确保行动的有效性,广东省市场监管局 ...